首页 | 重要论述 | 上级精神 | 信息动态 | 党史知识 | 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发展成就>>正文
 
 
 

 

改革开放四十年衡水学院发展历程及成就回顾
2019-09-18 16:17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之声,衡水学院的前身衡水师范专科学校诞生了。回顾四十年的风雨历程,衡水学院一路走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一段坎坷而又不平凡的道路。

一、改革开放40 年衡水学院发展的主要历程

(一)改革开放初期建校与初步发展时期(1978-1988)

1978 年经国务院批准,衡水建立衡水师范专科学校。 衡水市是革命老区,是冀东南抗日中心地带经济欠发达城市。受条件所限,建校伊始,衡水师专只有中文、数学、物理、化学四个师范教育专业。1979 年,迁往距离市区 20 多公里的河北农大衡水分校的校址,全部校舍面积仅有2400 平米,在校生仅有566 名,图书馆藏书不足 15000 册。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在原来四个专业的基础上新增生物、英语两个专业,创建了体育和马列、德育、电教四个教研室,并扩大了实验室和教学设备的投入,各学科(专业)也由“科”升为“系”。为了克服学校距离市区过远等先天不足的办学件,1983 年 10 月衡水师专新校区破土动工。1986 年部分专业系室及机关大部迁往新校址,1987 年全部搬迁完成。

(二)高教改革阶段的发展壮大时期(1988-1999)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之后,推动了衡水师专改革发展的进程。到1998 年在校生人数已经提高到1320 人,比办学之初的 1978 年提高了 133%;校园占地 143亩,建筑面积 3.4 万平米,比建校之初提高了 13.1 倍;图书馆藏书 18 万册,比建校之初提高了 11 倍。专业设置涵盖了中文、政治、历史、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艺术、体育等 10 个学科专业,教职工人数升至 368 人,专任教师 165人,其中教授 4 人,副教授 35 人,讲师 62 人,师资力量进一步增强。

从诞生之日起,就已经注定衡水师专必须担负起“立足衡水, 服务地方” 的历史使命。 作为衡水惟一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校,肩负着为衡水市义务教育培养师资的重任,衡水师专毕业生为衡水基础教育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带领衡水中学崛起的教师 80%都是衡水师专输送的毕业生,现在仍有一批活跃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专”。

(三)升本前后的跨越发展时期(2000-2014)

1998 年 10 月衡水师专和衡水教育学院合并, 组建了新的衡水师范专科学校,并以此为基础筹建衡水学院。2004 年 5 月17 日,经教育部批准,衡水师专改建为衡水学院。 2008 年2008 年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衡水大地终于诞生了一座“二本”院校。 衡水学院的招生范围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迅速上升。从2008 年第一届毕业生之后, 经过 5 年的 “迎评促建”,衡水学院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衡水学院的发展长期以来受制于地方财政压力, 在土地指标、 建设经费都非常困难的情况下, 衡水学院上下一心,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在评估前夕一座现代化的新校区屹立在前进大街的西侧。 西校区建成和投入使用, 使得学校占地上升为 32.1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8 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达到 4.7 亿元,达到了本科评估的标准,为衡水学院的后续发展开拓了更广空间,意义非凡。

衡水学院的“跨越”体现在顶层设计突破原来的束缚,明晰了新建本科院校的自我定位,廓清了长期以来笼罩在教职工心中的阴霾。“识人者智,自知者明”。“立足衡水,面向京津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办富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这样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规划,绘就了学校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四)十八大之后的内涵提升时期。(2015-至今)

十八大报告指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的论述, 指明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的方向。衡水学院紧扣高教改革脉搏,立足衡水实际,发挥自身的优势,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培养一流应用型专门人才,走出了一条地方性本科院校特色办学之路。

创新大学与地方政府关系,积极参与人大、政府的会议,分学科与市直各单位对接,为政府部门决策以及工作的落地实施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近几年衡水学院承担了衡水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 衡水首部地方性法规《衡水湖水质保护条例》(草案)的起草、衡水大学城建设方案制定、“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规划、园博园景观吉祥物设计、 绳头南田邓庄等文化旅游项目规划、交通信号灯的方案优化、大数据网络舆情调研、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志愿服务等等,衡水学院成为政府信赖的合作伙伴。

创新校企合作方式,实施校企全面合作,变地方资源为办学资源。采用多种合作方式,包括科技咨询、联合攻关、技术转让、成果转化、人才交流、设施共建等多种方式,因地制宜拓宽合作领域。仅举一例,玻璃钢产业是衡水的支柱产业之一,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语言障碍,衡水学院外语学院与玻璃钢龙头企业河北恒润集团有限公司共建衡水学院就业实习基地,创建商务英语工作室,以团队形式承接恒润集团外贸部项目,建立恒润集团英文网站,参与制定和翻译玻璃钢行业国际标准,助推衡水企业从产品、品牌走出去到标准走出去跨越式转变,同时学校的应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有了着落,师生口译、笔译、技术文档写作、语言培训等语言服务能力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校企合作、校政合作的目的是大学的核心职责——人才培养。衡水学院摸索一套与服务地方内涵提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推行了学分制管理,实施了本科教育提高班、专业作品制度、班会课程化、顶岗定点实习、实践周等制度。这些制度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本科高校可以建设为一流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培养出一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今天,衡水学院的发展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以衡水学院“湖畔校区”建设为标志,一个崭新的内涵更加丰富的衡水学院即将横空出世。

二、衡水学院内涵提升的三个亮点

(一)董子思想研究与传承,享誉海内外

衡水学院把服务地方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责任和担当。衡水是大儒董仲舒的故里,董仲舒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里程碑。衡水学院依托董子思想,多平台全方位推进董学为显学,并享有较高的国际美誉度。

1、 多平台助推董学成显学

(1)《衡水学院学报》创办“董仲舒与儒学研究”专栏,该专栏作者海内外名家云集,多篇文章被四大文摘转载,该专栏被董学研究大家周桂钿先生誉为“董仲舒研究重镇”,被著名哲学家吴光先生誉为“树立了一个文化品牌”等,被教育部、中宣部等主管领导及期刊界权威专家誉为“办得极好的专栏”,“是极具国际影响力的栏目”,“是专栏建设的标杆”。

(2)衡水学院主办六届董仲舒思想国际高端学术会议,助推董学研究升温并产生国际影响力。带动并帮助西安和德州等地兄弟院校合办董仲舒思想研讨会4 次,与韩国东亚人文学会共同举办董仲舒主题会议 1 次。在衡水学院的大力推动下,董仲舒研究呈现显学态势。

(3)出版《董仲舒研究文库》辑填补了董仲舒研究文集的空白。

(4)海内外首家董子学院于2015 年 4 月由香港孔教学院汤恩佳院长和董仲舒研究权威专家周桂钿教授揭牌成立,衡水学院成为董学研究、董子文化传承的高地。

(5)“董仲舒思想国际研究院”由衡水市委书记王景武、河北省政协副主席边发吉和来自海内外的董学研究著名学者共同揭牌,于 2018年 6 月成立。标志着衡水学院成为董学研究的国际高地。

(6)开设董子讲坛。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及我国的著名学者近30人登坛演讲近 50 场,传播董学和儒学最新的前沿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7)聘请国内外董学名家20 余人为衡水学院特聘教授。

(8)发起成立了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和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会,董子学院成为两个学会的秘书处所在单位和会长、副会长所在单位。

(9)香港孔教学院汤恩佳院长于2015 年赠送衡水学院青铜董子圣像一座,并举行了盛大了落成典礼。董仲舒圣像成为衡水学院董子文化的重要标志。

(10)被中国孔子基金会批准成立了孔子学堂,成为助力衡水学院传承优秀文化的又一有力推手。

(11)衡水学院于2016 年被团中央和中国孔子基金会联合评选为首批十佳“国学教育示范基地”并授牌。

2、全方位服务地方文化建设

董子学院也承担着衡水市地域文化系列重大课题:衡水市政协“儒家思想从这里走来”、“衡水文脉梳理”, 衡水市委宣传部“衡水地域文化丛书” 等系列课题以及董子文化小镇建设、衡水市区县各大博物馆、公园、书院等的文化展陈方案等。

衡水学院也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研究基地, 教师带领学生对衡水老白干传统酿造工艺、 武强年画、冀派内画、侯店毛笔、闫庄法帖、 安乐秧歌、 打花绑、运河号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与教学,成果丰硕并被衡水市及县区政府采纳。 这充分体现了衡水学院对地方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3、衡水学院董学事业名扬海内外

(1)衡水学院董学事业广受重要领导和媒体的关注国际儒联滕文生会长、中宣部出版局刘建生局长等及河北省政协、省新闻出版局等领导到访董子学院并进行调研。市委书记王景武、市政协主席李洪林和市委宣传部部长马福华等高度评价并大力宣传衡水学院对董学事业作出的贡献。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栏目为衡水学院拍摄制作了推动董学研究的专题片;光明日报、光明网的记者对衡水学院进行了有关董学事业的采访和报道。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华读书报等媒体多次报道衡水学院的董学成就。衡水电视台《大学视点》栏目给董子学院两位教师录制了专题片进行宣传。

2、 被全国妇联授予“巾帼文明岗”称号并在十九大期间选为重点宣传单位鉴于对推动董仲舒研究做出的突出贡献,2017 年三八妇女节之际,《衡水学院学报》 /董子学院被全国妇联授予“巾帼文明岗”称号!十九大期间,又被全国妇联选为重点单位进行全方位宣传!

3、董学事业产生了极大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了衡水学院的国际学术交流

(1) 2016 年董子学院教师被邀请到日本北九州大学讲董仲舒思想;

(2)韩国著名学者金周昌教授申请来董子学院工作。

(3)董子学院学者多人次被邀请参加在韩国、 印度尼西亚、越南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举行的国际学术交流。

(4) 2018 年韩国孔子文化中心代表团慕名前来董子学院进行学习交流。(5)近年来自美国、韩国、日本及我国港澳台等地区的近 150 名学者来衡水学院参加董仲舒思想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

(二)衡湖湿地研究,为生态衡水更增一抹绿色

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在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冀州两县区境内,是华北平原惟一构成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2003 年衡水学院成立了衡水湖湿地保护研究所, 2007 年建立了衡水湖湿地教学科研基地, 2016 年与衡水湖管委会合作建立了衡水湖湿地保护研究实验室。 2017 年成立了衡水湖湿地保护与研究中心。 现有以教授和博士为学术带头人的湿地保护研究团队 20 多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 1)衡水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与可持续利用; 2)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服务功能; 3)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系; 4)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理论与方法。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十二五”水专项、国家自然基金和省部厅级科研项目38 项,总经费 360 多万元,获得各级奖励 18 项;发表学术论文 123 篇,其中 SCI 收录论文 21 篇。研究数据和成果为衡水湖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为制定相关管理政策和法规以及地方生态安全保障做出了突出贡献。

1.主要研究课题

(1) 中德财政合作“河北衡水湖保护与管理项目”

(2) 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横向课题(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海河流域水生态系统调查与水生生物图谱制作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古北区石蜈蚣目分类研究

(4) 水利部中央水资源费试点项目横向课题: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监测与评价系统研究

(5) 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综合恢复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6)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衡水湖湿地底栖无脊椎动物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机理

(7) 河北省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项目:衡水湖湿地健康状况的生物监测和评估技术

2.主要研究成果与应用

(1)衡水学院教师首次在衡水湖发现入侵植物黄顶菊,并和中科院专家共同命名;

(2)“衡水湖湖滨带植被恢复与植物景观生态学研究”成果连续多年应用于衡水湖湿地公园和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道植物景观设计;

(3) 2012 年 6 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等七部委专家组在评估衡水湖保护区中对我院在衡水湖湿地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高度赞赏和评价;

(4) 2015 年,“湿地保护和建设”、“衡水湖湿地保护规划框架建议”和“城中村改造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调研报告被市政府在衡政字【2015】 17 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市区房地产开发建设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的意见”采用;

(5) 2013 年 9 月出版《衡水湖湿地植物多样性》专著;

(6) 2017 年发现 3 种鸟类衡水湖新纪录,即白尾海雕、黑翅鸢和紫翅椋鸟;

(7) 2017 年衡水学院鸟类研究团队对国际“极危”鸟类——青头潜鸭进行了跟踪监测,初步掌握了其在衡水湖湿地的数量和空间分布等群落特征。

(8) 2018 年 3 月 19-20 日,由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学院和衡水学院共同承办了青头潜鸭国际保护研讨会。武大勇博士作为本次研讨会“学术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的委员,代表生科院“青头潜鸭”调查研究团队做大会主题报告,报告以《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头潜鸭种群动态和保护研究》为题集中展示了团队所掌握的青头潜鸭在衡水湖的种群数量和时空分布,繁殖和越冬两个关键期的应对行为等情况,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和管理对策;同时研究团队提交的“青头潜鸭”摄影作品还获得了本次国际大会摄影展的金奖。大会最后授予我校“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衡水湖监测研究基地”称号。

(9) 2018 年 5 月 28 日 17:55 前后,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李峰老师,在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湖隔堤 5 号样点观测时,发现 1 只雌性青头潜鸭带领 19 只幼鸟在冀州小湖水面上嬉戏。这是首次观测到青头潜鸭在衡水湖成功繁殖,非常难得。这一发现,有力地证明了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生长和繁殖地。

(10) 衡水市人民政府 2018 年 6 月 26 日关于“2018 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衡水湖站)赛道提升整体策划工作”会议精神,生命科学学院园林专业张良、曹虎、欧阳汝欣、吕龙等教师进行了赛道全部9 个节点的总体设计,设计方案被市政府全部采纳。

3、媒体报道

中央电视台和河北电视台对我院海归博士武大勇研究衡水湖湿地的事迹予以了报道;新华网、河北卫视等媒体报道我院衡水湖湿地研究团队在衡水湖湿地观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尾海雕;河北电视台、衡水电视台等媒体报道我院李峰老师发现世界极频危物种青头潜鸭在衡水湖成功繁殖。

(三)力克知名企业技术难关,校企合作成就卓著

衡水老白干、“六个核桃”是衡水市的两大著名品牌,两个企业的成功背后有衡水学院的智力支持。衡水学院吴荣荣博士团队,攻坚克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吴荣荣在2009 年 6 月到 2012 年 6 月期间,在河北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展老白干大曲重要功能菌的研究工作,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研究项目,获得了包括酵母菌、霉菌、细菌在内的19 株与老白干酒风味相关的功能性微生物,论证了衡水老白干大曲微生物区系的酵母菌中的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等属于衡水老白干大曲中特有的微生物群系, 首次明确大曲主要微生物的分类地位及代谢特性,揭示了大曲重要功能菌与老白干酒内在品质的联系,通过人为补充功能性微生物或采用纯种制曲,可以克服不同季节环境中微生物的变化带来的不利因素,使生产过程能够实现自动控制,推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加快产业科技创新的步伐。工作期间,吴荣荣主持河北省博士后专项经费资助项目“老白干大曲重要功能菌的研究”和衡水市科学技术发展与研究计划重点项目“老白干香型白酒重要特征性功能菌的研究”,获得了 4 项发明专利。衡水学院教师还成功开发出黄啤、黑啤、经典小麦啤酒等系列精酿啤酒产品;研制的覆盆子营养保健啤酒已生产、销售。2012 年衡水学院在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即“六个核桃”)建立教学科研基地。 吴荣荣团队与公司合作开展葛根素的分离纯化及在核桃乳中的应用研究课题,获得了具有抗氧化和改善记忆功能的强化葛根素核桃乳产品。作为专家委员会成员,吴荣荣博士指导河北省核桃乳饮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针对河北省及全国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发展中遇到的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进行系统化和工程化研究;聚集和培养行业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提供植物蛋白饮料领域的技术咨询服务,促进植物蛋白饮料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推动植物蛋白饮料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同时也为学生毕业集中实习、指导提供了最有效的实践平台,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为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闭窗口